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新科技革命兴起带来了创新组织模式重大的变化,对科研管理、创新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3月26日,在科技部人才中心和科技日报社共同举办的新时代科技创新管理座谈会上,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指出,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学,就要充分认识到创新组织模式的新特点。
潘教峰将这些特点概括为——创新参与主体的大众化、创新组织机构的开放化、创新行业领域的跨界化、创新链接机制的平台化和创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在科研管理中,广为诟病的一些做法、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等问题,往往是工业经济时代管理理念作用的结果。”他表示,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创新组织模式“五化”下的创新活动管理规律,发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管理学,为创新管理和治理提供理论、方法和工具支撑。
座谈会旨在全面学习和深度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管理部门提出的“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以下简称“四抓”)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方面凝练总结新时代科技管理规律,更好地提高科技管理整体工作效能,提升科技管理人员能力素质。
科技部人才中心主任李普表示,201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管理部门要“四抓”,这对于科技管理部门落实放管服和加强科技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率提出了明确要求。
李普说,在实施“四抓”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理论创新十分重要,这些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下一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包括优化管理体制等更深入的问题,需要逐个挖掘、研究,分析特点和规律,进而把科技管理做得更为周详和完善。”
如何落实好“四抓”要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梁颖达认为,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人的水平决定管理的水平,特别是管理队伍,能否服务好顶尖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政府的作用和水平也是通过管理者的工作来体现。”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表示,从发展历程看,科技创新政策经历了从重点关注“科技发展”到“科技促进发展”再到“全面创新驱动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涵盖了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网络、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和创新环境等现代化创新治理体系的方方面面。他认为,科技创新法律和政策体系改革不仅要更新理念、制度和工具,更要提升协调性,完善整体功能。
清华大学教授陈劲提到,近年来中国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超前部署和规划。比如,人工智能、5G之所以能在在全球科技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主要因为超前部署了相关科技和商业资源。
“规划作为重要的资源配置的手段,现在越来越重要。”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宝明说,科技创新规划有着独特性,不能单纯靠过去的经验。“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任务、目标不一样,规划的方式、手段也不一样了,能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程度如何,这都需要研究。”
北京大学教授周程直言,在以论文为评价导向的氛围里,大家都忙着写论文、拼指标,这离我们所期待的通过原始创新引发突破性变革的基础研究越来越远了。他认为,要促进科技创新,就要加强对创新思维和创新文化的研究,营造鼓励创新的科学文化和氛围。
在东南大学教授仲伟俊看来,与战略、规划、政策体系相比,科技创新服务范围更宽泛,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也更大。他认为,科技创新服务不是单一的概念,需要对多种服务加以集成才能解决现实问题。